< 返回新闻公告列表

改进的交换机市场预示着未来一年

发布时间:2018/6/15 13:58:00

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2/3层)在2018年第一季度(1Q18)录得62.9亿美元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健康增长10.9%,而路由器的收入为33.1亿美元1Q18,下降1,4%。

 

这些速率取决于国际数据公司(IDC)全球季度以太网交换机跟踪器和全球季度路由器跟踪器中公布的结果。

 

从地理角度看,1Q18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在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APeJ)地区录得最强劲的增长,同比增长21%。在国家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APeJ)的最大市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该地区最强劲的增长,同比增长29.7%至7.699亿美元; 韩国也同比增长24.2%。中欧和东欧(CEE)是另一个杰出的地区,增长19.5%,其中波兰上涨39.6%,该地区最大的市场俄罗斯上涨19.2%。

 

中东和非洲(MEA)地区录得11.7%的增长,而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国则以24.4亿美元同比上涨7%。拉美(LA)地区的增长继续滞后,仅增长1.2%。与此同时,日本同比下降2%。

 

1Q18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的增长率为10.9%,与2016年1季度至2017年1季度之间同比增长3。5%的增长强劲增长。本季度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2017年全年的5.5%增长率,这预示着未来市场前景。

 

IDC网络基础设施副总裁Rohit Mehra表示:“2017年温和增长后,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在2018年开始强劲增长,”第一季度强劲。“有助于增长的两大宏观趋势:下一代基于软件的网络智能平台的出现,增加了网络的内在价值,以及大型企业,超级分割器和服务提供商推动的以太网交换速度更快云展示。这两种趋势都预示着这个行业正在向前发展。“

 

10Gb以太网交换机(第2/3层)收入增长5.1%,达20.5亿美元,而10Gb以太网端口出货量增长41.6%。尽管端口出货量增长了7.8%,但40Gb以太网收入下降了4%,这反映了市场价格持续下滑以及相对于25Gb和100Gb产品的不利价格表现。1季度港口出货量同比增长359%,25Gb收入同比增长176%。1季度,100Gb收入同比增长83.8%至7.425亿美元,港口出货量同比增长117.7%。1Gb以太网的收入在本季度增长了5.4%,端口出货量增长了15.8%,扭转了去年的趋势,并显示了对校园和分支网络更新的兴趣。总体而言,在所有速度上,1Q18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2%。

 

全球企业和服务提供商路由器市场在1Q18年同比收缩1,4%,企业业务部门下降2.7%,较大服务提供商路由市场下降0.9% 。

 

路由器市场传统上是整个网络领域最波动的市场,受到广域网上软件定义体系结构的出现的影响,SD-WAN和网络虚拟化破坏了传统路由体系结构。

 

18年1季度,联合企业和服务提供商路由器市场出现了多种区域性表现。APeJ地区再次大幅超越所有其他地区,同比增长13.3%。西欧增长2,6%,MEA增长2.1%,洛杉矶增长1.3%。其他地区每年都有所下降。日本市场同比收缩35.5%,美国市场同比下降11.4%。

 

思科第一季度完成了1Q18的以太网交换收入同比增长7.6%,市场份额为53.4%,低于1Q17的55%的份额和1Q16的58.9%。

在激烈竞争的10GbE市场中,思科的市场份额从1Q17的50.9%下降至48.1%,但比4Q17的47.6%有所上升。

 

思科看到其综合服务提供商和企业路由器收入按年下降10.2%,而其第一季度市场份额为39.8%,低于1Q17的43%。

 

华为继续在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市场中表现良好。华为的以太网交换机收入同比增长41.2%,市场份额为8.1%,高于1Q17的6.3%。

 

该公司在10GbE市场的份额继续上升,从1Q17上涨至10.7%,从1Q17的8.4%上升至10.7%。

 

华为企业和SP路由器的收入同比增长25.9%,以25.1%的份额完成,而1Q17的路由器市场份额为19.8%。

 

惠普企业(HPE)以太网交换机收入从1Q17增长到1Q18,增长11.1%,其市场份额在此期间保持稳定在6%。

 

Arista Networks在第一季度表现良好,其以太网交换收入同比增长39.9%,市场份额为6,5%,高于1Q17的5.1%。

 

1Q18瞻博网络的以太网交换机收入同比下降4,8%,市场份额达到3.7%,而1Q17的收入则为4.3%。Juniper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和企业路由器收入也下降了21.8%,市场份额下降到12.3%,而1Q17的比例为15.5%。

 

IDC的全球网络追踪器研究经理Petr Jirovsky说:“云和软件定义的架构正在颠覆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市场。“云计算和通信服务提供商和企业的购买偏好之间持续的价格侵蚀和不断增加的差异为供应商创造了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同时也为最终用户带来了机遇。”